close

跨越70載,“新兵”台中抽水肥價格和“烈士”深情回眸

70年前一場戰鬥中,陸軍某旅三連一排長鄭益言壯烈犧牲。12月22日,新兵下連當天,戰友們將烈士雕塑迎回連隊。

冬日暖陽,天朗氣清。官兵們隊列肅立在連隊門口的道路兩側,護衛官兵緩緩拿起雕塑走向連隊,擦拭一新的戰鬥裝備也列陣等待英雄到來……

“老排長,咱們回傢瞭!”上午8時整,陸軍第72集團軍某旅三連“新兵下連暨英模回傢”儀式同步展開。全連官兵身著筆挺的軍裝,精神抖擻地在連隊兩側整齊列隊,迎接這一莊嚴而神聖的時刻。

“鄭益言”全連齊聲答到!此刻,忠魂不再孤寂,英雄,就應該被尊重。翻閱歷史的足跡,現任一排長陳榮華在臺上動情講述70年前那場戰鬥。1947年12月,在山東萊陽城戰鬥中,三連負責拔點任務,敵暗火力點久攻不下。這時,排長鄭益言挺身而出,沖向敵暗堡,身中數槍後,一步一步爬向敵碉堡後引爆身上炸藥包壯烈犧牲,但由於戰事緊張,戰台中通馬桶友們含淚將他埋在當地的一片山林之中。戰鬥後被華東野戰軍13縱隊評為“模范共產黨員”榮譽稱號,連隊所在排被譽為“鄭益言排”。

英雄壯舉,精神永存.。70年來,歷屆營隊黨支部卻從未停止對烈士的尋找。他們把烈士的姓名,生前職務、年齡等內容一一造冊,依托網站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發佈烈士信息,廣泛收集資料,尋找烈士親人。剛上任不久的指導員王冬查閱歷史資料中卻沒有查到鄭益言是哪裡人,後人更無從得知,這也更加堅定瞭他對烈士的尋找。於是他積極與地方溝通聯系,打電話到民政局後得知萊陽城戰鬥中的烈士埋在當地的一個叫紅土崖烈士陵園內,和館主取得聯系後才知道,陵園內埋瞭近2000個英雄烈士,而僅有500餘人有墓碑,這裡面卻不包含鄭益言。

營長在臺上講話

指導員在臺上講話

“他沒有傢人,連隊就是他的傢,他沒有墓碑,我們就把他接回來。”素有‘巧匠’之稱的戰士王濤主動請纓為英模做雕塑,不到一周就順利竣工。該連指導員王冬對記者說道:“光榮傳統不能丟,丟瞭就丟瞭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瞭就變瞭質。紅色基因必須代代相傳不能有任何停滯,新兵下連第一天就讓他們接受精神上的洗禮,這樣能更好的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一名烈士就是一座永遠的豐碑,莊嚴的紀念就是一次記憶的喚醒,更是一次觸動靈魂的激勵。儀式最後,全體官兵在鄭益言雕塑前大聲莊嚴宣誓:“不忘初心,奮勇前行,永葆新一代革命軍人血性本色……響聲不絕於耳、直沖天際。”

一面錦旗就是一個血性故事。作為全旅榮譽班排最多的單位,儀式剛結束,一場“榮譽旗下講戰鬥故事”活動便立即展開。班排長動情講述革命先烈英模故事,引導新兵從一個個鮮活的戰鬥故事中體會當代軍人的責任和擔當。

趁熱打鐵思想不斷線。在此基礎上,他們還開展各級學校抽化糞池瞭“學習英模為什麼、堅定信念靠什麼”群眾性大討論,幫助新兵堅定奮鬥目標,樹立勇於吃苦、敢於吃苦,樂於吃苦的戰鬥精神。

剛剛在新兵結業考核中斬獲手榴彈投遠、戰術比武等多項名次的優秀新兵順利在活動中露出堅毅的表情說道:“新征程,我們準備好瞭。”

該營教導員廖華興介紹:“單位經歷瞭改革移防轉隸,駐地可以變,但對連隊傳統的賡續,紅色基因的傳承不能變。鄭益言的“看我的,跟我上”共產黨員本色更應該在新時代發揚好,繼承好,“鄭益言”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全營官兵的共同財富。”

作者 | 史亞翔、陳拓

圖片 | 龐鈞銘、郭宏陽

編輯 | 左海亮、靳奎
arrow
arrow

    dth171rb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